三月的周至春意盎然,猕猴桃新芽初绽。3月1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在周至县九峰镇富余合作社示范园区开讲——杨凌农科培训服务中心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黄丽丽,为当地百余位猕猴桃种植户现场传授溃疡病防治“真经”,用科技力量为果农撑起“防护伞”。
在猕猴桃园里,黄丽丽教授手持枝干,将复杂的病理知识转化为果农听得懂的“乡土话”。“溃疡病就像果树感冒,得在萌芽前、开花后、采果时、落叶前四个关键期做好预防。”她和团队探索出的猕猴桃树溃疡病“两前两后”防治技术引发现场果农频频记录。
现场演示环节,黄教授手把手指导配药比例、喷施角度。即便是拥有十几年猕猴桃种植经验的老果农王备战,也深受启发,他感慨道:“我种植猕猴桃已有十余年,但今天的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溃疡病的病理、发病时间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药剂进行防治,这些都是我们果农以往忽视的预防环节。正因为过去我们重治疗轻预防,才导致溃疡病肆虐。今后,我们将依据发病原理和规律,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努力种出更优质的猕猴桃。”
同样深受启发的还有种了40亩猕猴桃的周至县洁静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兴华。在演示现场,他手持手机认真拍摄,边记录边说道:“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一直在学习中,但了解的并不透彻。听了今天的这场培训课,我不仅知道了溃疡病发生后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更深刻体会到了预防的重要性。黄老师讲的每一个点都切中要害,对于我们果农来说,这无疑是后续果园管理过程中的一大助力和促进。”
春耕时节,这场带着泥土芬芳的科技培训,不仅为周至猕猴桃产业注入了“强心剂”,更在广大果农心中播下了科技的种子。果农们满怀憧憬,纷纷表达了对更多此类培训班的期盼。他们表示,要将学到的先进技术应用到自家的果园中,从源头抓起,科学防治,力争让每一颗猕猴桃都健康生长,硕果累累。
据悉,杨凌农科培训服务中心是杨凌立足现代农业“国家队”定位,围绕农业强国建设和旱区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需求,搭建起的一个面向国内外党政干部、职业农民培训、科技特派员培训、“三农”人才培训、基层干部培训,以及科普教育、示范推广、成果转化、文化交流、研学实践于一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该中心依托杨凌农科教资源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杨凌农高会、旱区种业硅谷等平台资源,实施线上线下培训、科技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科普宣传教育、农耕文化展示、农业科技沉浸式体验等项目,打造具有“杨凌农科”特色的科技服务品牌,为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为更高层面履行国家使命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