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大部地区遭遇寒潮
山东、山西等部分地区
下起了好似冰雹一样的“小冰球”
但这个“小冰球”落地时还会反弹
也有不少网友戏称
天上下起了“跳跳糖”
其实这种形状类似圆球形的冰粒
叫“霰”
雪、霰、冰粒、冰雹
有啥区别?
01
雪
雪花的形成是水蒸气未经过液态阶段直接变成冰而形成,这个过程被称为凝华。我们经常看到的雪花不是单独的雪晶,而是许多雪晶相互粘附或以其他方式附着的凝聚体或集合。
02
冰粒、霰
它们都属于固态降水。冰粒一般出现在纯雪和冻雨的过渡带上,霰和冰粒的形成条件类似,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霰和冰粒的直径一般小于5mm,区别在于霰呈白色不透明,而冰粒呈透明状。
03
冰雹
冰雹也是固态降水,更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常出现在春夏两季,直径通常大于5mm,最大可达2cm以上,破坏性也最强。
此次寒潮降温幅度大
除了影响人们出行
也会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威胁
具体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04
油菜
2023—2024年秋冬温度较常年偏高
油菜生育进程较快
根据部分产油大县调查结果
目前四川省油菜50%以上进入了初花期
本次降温将对油菜开花结实造成伤害
影响正常开花结实
出现死蕾和分段结实现象
针对油菜情况,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专家
给出了油菜春季防寒抗冻减灾的田管建议
具体如下:
清沟理墒,防渍降湿
四川省稻田油菜面积也占了60%左右,播期相对较迟,根系发育差,后期易早衰。薹花期是水分敏感期,长时间渍水会导致油菜大幅度减产,春季降雨较多,易发生渍害。因此,在本轮降温来临前后应及时清沟理墒、健全沟系,及时疏通三沟,确保排水通畅。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防止春季连阴雨天气造成严重渍害,促进油菜根系生长,同时降低田间含水量,保持土壤干爽,有利于减少菌核病发生。
冻害补救
受冻明显田块,可在晴天午后摘除破裂的主薹和严重受冻叶片,减轻冻害对油菜生长的影响,促进基部腋芽快速生长。
化学调控、抗逆稳产
温度回升后,冻害或采取摘薹措施的田块应追施薹肥,亩追施尿素5-6公斤和氯化钾2-3公斤,均匀混合后施用;也可喷施芸薹素等促进苗情转化,以增强油菜抗倒、抗病能力。也可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水溶肥)+光谱杀菌剂混合喷施,提高抗逆性。生长调节剂有碧护、碧益、胺鲜酯(低温不宜使用芸苔素内脂和复硝酚钠),叶面肥(水溶肥)有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水溶肥、有机水溶肥等,光谱杀菌剂有多菌灵、咪鲜胺、异菌脲等。
加强病虫害防治
冻害发生后、菜-油两用油菜(摘薹后)可能会提前发生或加重发生菌核病。待温度回升后及时开展花期防治,可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水溶肥或有机水溶肥+水溶性硼肥+多菌灵或异菌脲或咪鲜胺等调节剂混合液,促进开花结实、防治菌核病、防花而不实、防高温逼熟和防老鼠尾巴等。同时也要注意防治霜霉病、白锈病和蚜虫等危害,可在菌核病防治同时加入杀虫剂,实现“一喷多防”。喷药时重点关注油菜茎基部及低位的叶片甚至脱落的叶片,阻止病菌的扩散。
05
小麦
去年秋冬季温度较常年偏高,小麦生育进程较常年偏快。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团队在典型示范县的调查结果,目前盆地适播期小麦(播期2023年10月28至11月10日)叶龄余数0.5至1.5,少数播期较早(播期2023年10月25日以前)或春性较强的品种已进入孕穗阶段。本次降温可能会对已进入或接近孕穗期的小麦幼穗造成伤害,影响正常结实,造成穗粒数下降,此类田块是本次低温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那么,面对不利情况,川内小麦种植主体应该采取怎样的管理措施呢?专家团队根据不同阶段,针对性提出具体措施。
在寒潮来临前,建议种植户混合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以提高植株的耐寒性,缓解低温伤害。
低温过后,建议种植户及时查看幼穗受冻情况(剥开幼穗看是否出现萎蔫现象),如果受冻比例较高,可在天气回暖时补施少量速效氮肥并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针对部分出现旱情的田块也可在低温初期浇水灌溉,提高土壤湿度、增加土壤蓄热量,缩小地面温度的变化幅度,缓解冻害的不利影响。
另外,专家特别提醒广大种植主体,寒潮过后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工作。小麦孕穗阶段也是田间病虫害高发阶段,建议及时做好条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的监测防控工作,并做好抽穗开花阶段赤霉病防控的准备工作。
低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大家可根据自家农业设施情况
科学地做好田管工作
顺利开展春耕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